[點晴模切ERP]VM I與JIT區(qū)別:兩種不同的庫存管理和生產模式
供應商管理庫存(VMI)和準時制生產(JIT)是兩種不同的庫存管理和生產模式,它們在理念、實施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區(qū)別,以下是具體介紹: 1、基本理念 VMI:強調供應商對庫存的管理和控制,通過與供應商的緊密合作,將庫存管理的責任從采購方轉移到供應商,供應商根據采購方的需求預測和實際銷售數據來管理庫存水平,以達到優(yōu)化供應鏈庫存的目的。 JIT:旨在追求零庫存或盡可能低的庫存水平,強調只在需要的時候生產和交付所需的產品和零部件,通過精確的生產計劃和供應鏈協(xié)調,消除生產過程中的浪費和不必要的庫存。 2、庫存管理重點 VMI:更側重于供應商對庫存的優(yōu)化和控制,供應商需要綜合考慮多個采購方的需求,以及自身的生產和配送能力,來確定合理的庫存水平和補貨策略。 JIT:重點在于通過生產與需求的同步化,減少生產過程中的庫存積壓。它要求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緊密配合,原材料和零部件在需要的時候及時到達生產線上,產品在生產完成后立即交付給客戶。 3、實施方式 VMI:通常需要建立供應商與采購方之間的信息共享平臺,供應商能夠實時獲取采購方的庫存水平、銷售數據等信息,以便及時做出補貨決策。同時,雙方需要簽訂合作協(xié)議,明確庫存管理的責任和利益分配。 JIT:依賴于高度準確的生產計劃和看板管理等工具。生產計劃需要精確到每個零部件的生產時間和數量,看板則用于在生產過程中傳遞需求信息,實現(xiàn)生產與供應的同步。 4、對供應商的依賴程度 VMI:采購方將庫存管理的大部分責任交給了供應商,因此對供應商的依賴程度較高。供應商需要具備較強的庫存管理能力和配送能力,以及對市場需求的預測能力。 JIT:雖然也需要供應商的緊密配合,但更強調整個供應鏈的協(xié)同,包括生產企業(yè)內部各部門之間以及與供應商、客戶之間的協(xié)同。供應商需要按照生產企業(yè)的生產計劃準時供貨,但生產企業(yè)也需要對自身的生產過程進行嚴格的管理和控制。 5、風險承擔 VMI:供應商承擔了更多的庫存風險,如果市場需求預測不準確或采購方的銷售情況發(fā)生變化,供應商可能面臨庫存積壓或缺貨的風險。 JIT:由于追求低庫存甚至零庫存,一旦供應鏈中出現(xiàn)任何環(huán)節(jié)的延誤或中斷,如原材料供應不及時、生產設備故障等,就可能導致整個生產過程的停滯,企業(yè)面臨無法按時交付產品的風險。 6、適用范圍 VMI:適用于供應鏈中供應商與采購方之間關系緊密、相互信任,且供應商具有較強的庫存管理和配送能力的情況。常用于零售業(yè)、制造業(yè)等領域,特別是對于一些需求相對穩(wěn)定但難以準確預測的產品。 JIT:更適用于生產過程相對穩(wěn)定、產品需求可預測性較高的企業(yè),如汽車制造、電子設備制造等行業(yè)。這些行業(yè)通常具有成熟的生產工藝和供應鏈體系,能夠實現(xiàn)生產與需求的高度同步。 點晴模切ERP更多信息:http://moqie.clicksun.cn,聯(lián)系電話:4001861886 該文章在 2024/12/11 10:11:01 編輯過 |
關鍵字查詢
相關文章
正在查詢..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