倉庫呆滯物料(即長期未使用、積壓的庫存)的管理是優化庫存周轉、降低倉儲成本、提升資金效率的重要環節。以下是一套系統化的管理辦法,涵蓋預防、監控和處理三個環節:- 建立科學的需求預測模型,結合歷史數據、市場趨勢和訂單計劃制定采購策略。 - 推行JIT(準時制生產)或VMI(供應商管理庫存)模式,減少過量采購。 - 定期召開跨部門會議(銷售、生產、采購、倉儲),確保信息透明。 - 對客戶訂單變更、項目取消等情況建立快速響應機制,及時調整采購和生產計劃。- 減少非標物料的使用,優先選用通用性強的材料和零部件。 - 建立物料替代規則,允許在緊急情況下使用替代品。- 采用ABC分析法,重點監控高價值物料(A類)的周轉情況。 - 定義呆滯物料標準(例如:超過6個月未使用、無明確使用計劃)。 - 通過ERP/WMS系統設置呆滯預警規則(如庫存超期提醒)。 - 定期生成呆滯物料清單,標注積壓原因(如訂單取消、設計變更等)。 - 每月/季度盤點時,單獨統計呆滯物料的數量、價值和狀態。 - 聯合技術、生產部門評估物料是否可改造、降級使用或報廢。- 設計變更:推動技術部門修改設計,優先使用呆滯物料。 - 生產替代:在允許范圍內,用呆滯物料替代常規物料。 - 促銷活動:通過內部員工福利或客戶贈品形式消耗。- 退回供應商:協商退貨或折價返售(需提前簽訂相關合同條款)。 - 轉售市場:通過二手交易平臺(如阿里巴巴、行業B2B平臺)或同行企業折價出售。 - 捐贈或回收:對無價值的物料進行環保回收或公益捐贈。- 對無法再利用的物料,按公司流程進行報廢審批,財務計提減值準備。 - 分析呆滯損失原因,追究責任部門并制定改進措施。- 明確呆滯物料的責任部門(如采購過量歸采購部,設計變更歸技術部)。 - 將庫存周轉率、呆滯率納入部門KPI考核,與績效掛鉤。- 每季度召開呆滯物料分析會,追溯積壓原因并制定整改計劃。 - 定期優化需求預測模型和采購策略,避免重復問題。- 利用大數據分析工具預測庫存風險,動態調整管理策略。 設立“呆滯物料處理小組”,每月清理一次庫存,優先在內部OA平臺發布可調撥物料清單,鼓勵其他部門申請使用;剩余物料通過行業展會低價促銷。 對滯銷商品設置“90天自動預警”,超期后自動轉入折扣專區或捆綁銷售。通過以上方法,企業可系統性減少呆滯物料對資金和倉儲資源的占用,同時提升供應鏈敏捷性。關鍵在于預防為主、快速響應、多部門協同,形成閉環管理。
閱讀原文:原文鏈接
點晴模切ERP更多信息:http://moqie.clicksun.cn,聯系電話:4001861886
該文章在 2025/4/24 10:15:05 編輯過